106-2-3阿卡貝拉融入課程-聲動苗商子計畫
一、依據:
1. 106學年度高職優質畫輔助方案。
2. 國立苗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務發展計畫
3. 108學年度課程綱要。
二、目的
依據108課綱具體內涵,為達到藝術領域課程綱要中「表現、鑑賞、實踐」的學習面向,並深化本校藝術領域課程內容,提升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。
三、主辦單位:教務處
四、承辦單位:藝能科教學研究會
五、辦理日期:106年8月1日~107年7月31日
六、參加人員
序 | 人 員 | 姓名 | 職稱 | 工作項目 |
1 | 主持人 | 徐瑞明 | 教務主任 | 計畫督導 |
2 | 成 員 | 夏士傑 | 教學組長 | 協助辦理計畫 |
3 | 成 員 | 楊奇昌 | 設備組長 | 設備採購 |
4 | 成 員 | 蔡淑玲 | 音樂科教師 | 執行計畫與授課 |
5 | 成 員 | 廖俊棋 | 專任教師 | 計畫協助 |
6 | 成 員 | 黃壬要 | 藝能科召集人 | 協助於教學研究會中安排心得分享 |
7 | 成 員 | 陳蕙如 | 教學組幹事 | 協助活動紀錄公告於網站 |
填表說明:1.學校校長、處室(科)主任、組長、導師及專任教師等成員,均可以擔任子計畫主持人。 2.每項子計畫之成員以不超過10人為原則。 3.各子計畫之規劃內涵以擴大層面全校參與(教職員工生)為目標。 |
七、實施方式:
依據藝術領域課程目標,以高一為核心對象實施於音樂及藝術生活課程中。
八、實施內容:
聲動苗商課程規劃表
課程名稱 | 聲動苗商 | 課程類別 | 校定必修(深化課程) | ||
課程說明 | 1. 透過實際練唱的過程,學習如何正確發聲並培養音感。 2. 深化節奏掌握能力,發展即興創作。 3. 基本和聲概念的教學,訓練學生能應用於歌曲改編的能力。 | ||||
授課對象 | 高一全體學生 | ||||
任課老師 | 蔡淑玲及學習講座教師 | 課程時數: | 音樂1學分、藝術生活1學分,每週共100分鐘。 | ||
學習目標 (預期成果) | 1.能夠以集體創作的方式改編出適合自己的無伴奏人聲歌曲。 2.能夠以分組演出的方式,完整呈現「無伴奏人聲」樂曲。 | ||||
與十二年國教對應之核心素養 | 1.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2.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| ||||
課程架構 | 1.正確發聲方式訓練 2.音樂基本能力以及節奏訓練 3.如何編寫阿卡貝拉歌曲 4.音控相關課程 5.分組練唱指導 6.成果發表 | ||||
與其他課程或活動之內涵聯繫 | 縱向 | 1. 透過親自練唱及編寫樂曲,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。 2. 藉由木箱鼓的學習,增進肢體協調性以及對節奏的表達能力。 | |||
橫向 | 1. 透過分組練唱,訓練學生團體合作能力。 2. 透過音控器材教學,培養學生對音響學的概念。 3. 透過即興創作過程提升美感經驗,落實藝術融入生活。 | ||||
教學方法或策略 | 講述法、示範教學法、合作學習教學法、欣賞教學法、發表教學法。 | ||||
學習評量 | 平時練習態度、練習週誌、期末成果發表。 | ||||
規劃內容 | 單元主題 | 單元學習內容 | |||
1.發聲訓練 | 個別指導學生以正確方式發聲。 | ||||
2.音樂基本能力以及節奏訓練 | 正確演唱和聲及運用木箱鼓變化節奏 | ||||
3.如何改編歌曲 | 基礎和聲學及基礎樂理的教學。 | ||||
4.音控器材操作 | 實際操作音控器材,了解音響學原理。 | ||||
5.分組練唱 | 分組實際練習無伴奏人聲樂曲。 | ||||
6.期末成果發表 | 籌畫成果發表上台呈現,並錄影觀摩。 | ||||
環境與教學設備需求 | 音樂教室(需要混音器1組、麥克風及喇叭、擴大機等音響設備)以及木箱鼓組。 | ||||
九、工作進度
執行月份 工作項目 | 106年 | 107年 | |||||||||||||
8 | 9 | 10 | 11 | 12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||||
1 | 設備採購 | 預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實際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
2 | 實施教學 | 預定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實際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||
填表說明:1.子計畫工作項目臚列以擇要簡明為原則。 2.各子計畫應珍視資源並依預定進度定期召開會議管控進度。 | |||||||||||||||
十、獎勵與考核:執行計畫績效良好之有關師生,依校內獎勵規定予以敘獎。
十一、經費需求:
本校優質化補助經費,不足處由學校經費預算支應。
十二、本實施計畫經行政會議討論通過,陳請校長核定公告後實施,修正時亦同。